寧靜下來聆聽生命 世界才會和平
2012/11/29
從2003年開始,靈鷲山持續不懈推展【寧靜運動】。發起人-靈鷲山開山師父-心道法師,分享自己的生命歷程和領悟時說道:「我自小在戰火中成長,
目睹過人間血腥無情的殺戮,也經歷過人類殘酷貪婪的掠奪,這些苦難讓我懷疑世間的真與善是否依然存在?我一次一次沉思,我感覺人心最渴望的竟是內心的一份
寧靜。我也領悟戰爭無法帶來和平,唯有寧靜可以創造和平!當我們每個人心和平了,世界才能真正和平。」對靈鷲山而言,【寧靜運動】所發願追求的真諦是一個
充滿愛與和平的地球家。
從萬人禪修逐步擴展為全球寧靜運動

↑心道法師從2009年開始將【寧靜運動】帶上國際
|
【寧靜運動】從萬人禪修活動開啟發展。心道法師有感天災人禍不斷,人們缺乏的並非物質,而是失去心中的「寧靜」。人心不寧靜,社會自然無法安寧,進而
暴力衝突頻生,也產生對自然的破壞。於是在2003年於宜蘭羅東運動公園首次發起萬人禪修,帶領人們透過打坐體驗平安禪,靜心傾聽內在寧靜的聲音。每年定
期舉辦獲得許多社會賢達肯定,慢慢的「寧靜」成為備受關注的議題,2008年擴展為全民寧靜運動,以更加開放的政經企業參與和持續推展力,邁向社運之路。
2009年,行腳世界的宗教家心道法師將「寧靜體驗」帶進國際許多重要的宗教會議,例如瑞士Lassalle
House修道院「禪與卡巴拉會議」、以色列「第四屆以利亞宗教領袖會議」、澳洲墨爾本「CPWR世界宗教大會」…等等,【寧靜運動】開始結緣全球,成為
推廣給世界公民的社會運動。
寧靜是禪的本質,寧靜運動把禪的本質帶到全球

↑禪,是近代西方人最能接受的中國文化。
|
許多人好奇,到底什麼是「寧靜」?如果要推廣到全球,世界公民們又要用何種方式來體驗寧靜?
寧靜是禪的本質。「禪」是中國很深遠的文化,也深受近代西方人接受喜愛。禪不是宗教,而是一種心靈的昇華。不論社經階層高低,人人都可以修禪。禪修能夠帶給人寧靜的感受。當我們寧靜下來把心歸零的時候,就能面對自己。
而寧靜也就是「觀心」,「觀心」就是「禪修」。禪修讓自己與外在資訊「絕緣」,不用耳朵、眼睛來分別、見取,當資訊絕緣於眼耳,我們就能夠回到內在,體驗寧靜。
寧靜的意義也有多層次。最根本還是要從自我心寧靜開始。自己的心靜了,才會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共鳴和大地給予的愛。一旦躁動不安,就會不耐煩,和別人
發生糾纏衝突。寧靜是給自己時間,同時也給別人空間。心道法師說:「多尊重、多謙卑,衝突自然減少。寧靜才能對話。倘若你講我不聽,我講你不理,就無法對
談,也解決不了問題。所以從寧靜裡耐煩,從耐煩裡面對生命、生活、社會。」
以宗博為平台,持續全球寧靜運動

↑從2003-2012年,寧靜手環已於全球共緣12萬人。
|
世界宗教博物館(宗博)是心道法師發願成就的第一個志業,以「尊重每一個信仰、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為理念,希望透過宗教交流,促使全球宗教家共同創造愛和平、愛地球的世界。
「宗博」是將寧靜運動推向全球的重要平台。藉由「宗博」持續參與或舉辦的眾多國際性宗教交流會議,心道法師得以推動各宗教相互認識,消瀰冷漠、轉化衝
突。結緣饋贈與會宗教家和學者寧靜手環,帶領禪修靜心,體驗心的寧靜,也邀請宗教家、宗教學者將這股美好的力量帶回各自的國度,擴散出去。「宗博」榮譽館
長-漢寶德先生曾分享一段話:「人類文明即從寧靜開始。科學技術發明、文化藝術創造和體悟,都在心靜之中才能產生。中國古人說
”萬物靜觀皆自得”,只有用寧靜的心觀察萬物,才能有所瞭解體會。心道法師從發起萬人禪修到將寧靜運動的靜修精神推廣到全世界,為我們重新灌注了一種生命
的力量」。
寧靜運動,推動愛與和平全球化
【寧靜運動】是全世界的社會運動,也是全人類的心靈工程。靈鷲山衷心希望在經濟消費全球化之上,世界公民擁抱的更高理想是「愛與和平全球化」的生存環
境。心道法師曾提及「世界是意識網絡的連結,是緣與緣、心念與心念之間的連結。」如果我們不分國界、種族、性別、年齡,每個人都試著把心寧靜下來,把心回
歸原點,當每個心念都清明純淨,願意彼此互助、包容、成就,世界將會織出一張善緣網絡,而愛與和平將織錦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