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首頁 » 特輯報導
 
陳韋寧:寧靜運動與校園推廣
2013/4/25  陳韋寧(宜蘭縣同樂國小特教老師)

※ 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心寧靜教師團於同樂國小推廣「寧靜運動」。

「寧靜運動」是由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所推廣的校園寧靜運動,希望透過簡易口訣:「深呼吸、合掌、放鬆、寧靜下來,讓心回到原點」五個步驟,搭配情緒 管理工具手環,進行短暫靜心。這兩年靈鷲山舉辦了幾場教師研習活動,參與的老師將這樣的簡易口訣與靜心技巧帶入班級經營,在上課鐘聲完成後接著播放「寧靜 五步驟」進行「課前靜心」,發現能有效平撫剛上課噪動的心。
 
通常宗教團體秉持著善意,都希望能將自己宗教內精華的部分推廣到學校,並不是宣達教義,而是從品格出發,設計出多種活動,期待能影響我們的孩子,引發 天性良善的部分。例如:從基督教團體所培育出來的「彩虹媽媽」義工到學校說故事;佛教類的有慈濟「靜思語」等品德教育宣導活動、福智文教基金會推廣觀功念 恩等,都是多年在學校經營的成功例子。
 
至於這樣的運作是否違反《教育基本法》第6條:「教育應本中立原則。學校不得為特定政治團體或宗教信仰從事宣傳,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亦不得強迫學 校行政人員、教師及學生參加任何政治團體或宗教活動」之規定?我想這個部分尚不至於。因條文主述是為了避免在校園進行宗教宣傳教義等活動,違反民主「宗教 自由」原則。事實上,本文所舉的宗教文教團體在校園的推廣之例在校園均無宣傳教義之行為。
 
例如:曾有人誤解讀佛光大學的學生都要吃素是一樣的道理。再以我為例,求學階段曾讀過教會學校與佛學院校,均不曾被校方要求學生做禮拜或配合宗教活 動。學校在這個部分會謹慎行事,而不致於因為引進這樣的教育資源而讓學生有信仰的引導偏好。這些從宗教發展出來的非營利組織或基金會能夠在教育界持續運 作,我想是教育現場有這個需求使然。
 
什麼需求?以下舉四個例子說明。
 
其一,某些學校在學生早自習時間,可能需進行教師朝會。在教室的學生,年級越低越有安全虞慮,這時如果班級有這樣的需求,而班級內家長又無法入班照顧,這時如果有彩虹媽媽、或讀經協會的資源,通常是受到老師歡迎的。
 
其二,班級在推廣閱讀寫作或是生命教育時,許多老師會讓孩子抄寫或背誦每日佳句,而靜思語的內容就相當適合引進成為教學資源。
 
其三,品德教育在班級的落實,有些老師會使用福智基金會的「觀功念恩」聯絡簿,將每日的反省與對他人的感激寫下並表達,能讓孩子更能惜福。
 
其四,每次剛上課,老師總需要花些時間來收回下課四處飛散的童心,若任課老師還沒入班,也許班上的秩序就會透過班長管理,無論是大喊不要講話、或是登記受 處罰,都不是最佳的方法。因此,靈鷲山的「寧靜運動」成為課前靜心的方法,自然就會受到老師的歡迎,如宜蘭同樂國小、凱旋國中及頭城家商等多所國小、國 中、高中職學校均採全校實施,在尚未有全校實施的校園中,則有更多老師是在班級內實施。
 
※ 課前寧靜一分鐘,對於學生上課專注力及老師教學品質具有顯著的提昇。
由於我曾參加過以上不同宗教文教組織的教師研習、或參與過其在校內所宣導的活動,甚至是身旁異校朋友、網友的實作經驗分享,對於「宗教進入校園」這件 事能看得更清楚。宗教的文教組織進入校園並不可怕,反之,善加利用往往能協助教師進行班級經營或生命教育課題更順暢、充實。
 
    曾經有位校長分享剛在校園實施「寧靜運動」時遇到家長質疑讓宗教進入校園不妥,甚至要求校方若堅持要進行,則請校長自己錄音來播放。實際上,如果這樣的錄 音檔內容並不涉及宗教宣傳,我想是應該尊重其「智慧財產權」的,這樣的活動與口訣是此文教團體所研發推廣,如能在教育界有些好的影響,讓我們孩子學習得更 好,教育界也應心存感恩的使用,尊重原始創作權更是教育的基本身教,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