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是台灣教育一場的革命!-寧靜凱旋意義非凡
2013/6/19 ◎ 陳志勇(宜蘭縣凱旋國中 校長)
國中階段的孩子經常給人「浮動不安」的刻板印象,而「狂飆、叛逆」更是外界常為他們所貼上的標籤。事實上,要帶領國中的孩子學習,的確充滿挑
戰:一則青春期孩子生命力原本旺盛,因此容易躁動;再則由於初步建構自我概念的需求,讓這時期的孩子更加容易自以為是,自我意識強烈。所以,如果沒有適切
的引導方式,不是孩子自己陷入學習成長的苦悶之中,便是教師在教學上遭受到挫折與困擾。
寧靜是學習的關鍵密碼
聰明絕頂的諸葛亮諄諄告誡自己的愛子:「學須靜也!」又說「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更是將他在「寧靜」中所體會到的妙義與效益,殷切地教給
自己的孩子,惟有寧靜才能成就自己、影響世界。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發現
:「幸福的生活存在於心緒的寧靜之中。」德蕾莎修女則體會到:「我們需要尋覓神,但祂卻不能在喧鬧和煩躁中尋得。神是靜寂的朋友,我們在默禱中領受越多,
就在我們活躍的生活中能付出更多。我們需要寧靜,才可以觸摸生命。」 作家吳若權的感受是:「在寧靜中和自己對話,才是真正善待自己的方式。」。
古今中外智者的共同發現:「寧靜」是學習的最重要密碼,是一帖良方!因此,我們試著讓孩子掌握這個學習的關鍵密碼。當我們動了這樣的心念時,這才發現原來「寧靜的智慧」早已不是秘密,而是穿越過去與現代、超越種族與國界,許多有成就的人的共同心法。
寧靜凱旋 意義非凡
「寧靜運動」帶來的學習效益驚人,各校紛紛來凱旋國中取經,單單在宜蘭就已經有近三十所學校陸續實施「寧靜運動」。而桃園、台北也陸續有其他學校前來取經,希望能將「寧靜運動」帶回學校傳授,讓孩子受益。
在2013年3月份凱旋國中校刊《樂讀凱旋》中,校刊社的同學們規劃了一篇探討「寧靜運動」在校內實施概況的專題,算是彙整了凱旋國中二年來推展「寧
靜運動」的成果,而經由同學的眼光來檢視寧靜成效,更客觀地說明「寧靜運動」的影響力非同小可。在本校心寧靜分享的youtube影片,網友
Popkartmaster留言:「我非常慶幸我是這裡的學生!」而另一個網友TEATEA85391也留言:「這一分鐘真的能改變上課的情緒,學弟妹
們!把握凱中給的一切...,學習向上、 學習向善。」 我想孩子是真的領略到這個學習密碼了!
用「寧靜」感知、改變這個世界

國際的公益組織Design For Change(全球創意行動挑戰)設計了一個歷程:「感受」身邊的問題→「想像」一個解決辦法→「實踐」這個辦法→將整個「故事」分享給所有的人。
目前,全世界已有十幾萬孩童體驗過這個歷程,證明了孩子真的有能力可以改變世界。更重要的是,在這樣歷程中,孩子學習到了如何尊重他人,並增進同理心和團隊的精神,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的溝通、反思、觀察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運用了DFC(給孩子改變世界的機會)的四個步驟:感受、想像、實踐及分享,為凱旋國中八年級的孩子設計了一項特別的寒假作業:「小組共同完成一
件有意義的事」,希望能夠引導孩子思考「如何讓世界更美好」是件充滿意義又有趣的事,並提醒孩子:「寧靜下來」,就更能「感受」別人的真正需求和外在世界
的需要,再進一步引導孩子由「感受」而「行動」,讓世界更美好。
有一個孩子寫下心得:「我剛開始知道寒假有這項作業時,其實是非常討厭的。原本我只是想趕快寫完寒假作業,然後盡情的玩樂;後來聽到是要親身體驗的,
開始覺得很煩人!那時候,我剛好在餐廳幫忙,心裡想著『就把這件事做好吧!』後來,當我看到別人開心的露出笑容,我的心情也變得更好,陸陸續續看到別人的
微笑,使我更想把這件事做好,雖然很辛苦卻很值得喔!」
而老師們的回應是「雖然那一天他們只是在後場洗碗,但是『沒有打破碗』在他們說來,已是非常大的成就。我問了孩子:『在洗碗的時候,你在想什麼?』他
說:『我就想只要把碗洗好,就不會被罵。』剛聽到的時候,我是驚訝得有些心酸,因為他的確是一個常常因為事情沒有做到位或分心,而被老師責罵的孩子。透過
這個寒假作業的經驗,讓他願意認真的做好自己手上的事情,並追求完美的完成。我想這是他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課。」
這真是一個美妙的教學互動啊!更讓我們發現:孩子的創意巧思與行動能量,讓人驚艷!孩子執行的有意義行動,從關懷自然、服務他人到散播愛、溫暖人間以
及從理念宣傳到自我挑戰,各式各樣的行動方案,代表了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觀察與關懷,以及孩子在執行過程中的成長與收穫。我想,應該是師生的心都因為寧靜而
更能感受彼此、感知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