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是從禪的領悟,做了這個博物館,當我要做這個世界宗教博物館的時候,碰到就是宗教問題,你要做,怎麼做?你只要表達不清楚,那麼人家就會來攻擊你,所以我就全世界去跑,一一去拜訪各宗教,去自我介紹,講我要做這個博物館,那你們是不是同意?這樣轉了一大圈,到最後發現,他們沒有一個反對我,所以我才敢做這個,就這樣把它做起來了。
博愛是多元共生的循環
這博物館做了以後,那內容就是尊重每一個信仰、包容每一個族群,然後我們共同要做的事情就是「博愛」,其實宗教就是慈悲跟道德,除了慈悲跟道德,我沒有想那是什麼宗、什麼教!就說慈悲吧,你跟我做的,有沒有一樣?有!道德有沒有?一樣!那宗教在這個社會上,就可以存在,我們尊重學習的,就是這些東西。
宗博到現在,我們跟各宗教互動都很不錯,現在繼續要做一個生命和平大學,也就是把「博愛」這塊講清楚。「博愛」就是不要衝突,要轉換衝突,要一個多元共生「愛地球、愛和平」的循環,這個是一個生態,不是一個理念,它是「多元共生、相依共存」這樣發生的生態系統。
只要存在的東西,都是因緣和合的,沒有一個存在是獨立的,地球是一個生命,是活的生命,有一個組合系統在裡面,我們現在科技把地球破壞掉,戰爭把這個地球打壞了,消費主義把地球資源浪費掉了……南北極一旦破壞,四季沒有了,種植就有問題,生存條件就不在了,因為你把它的系統破壞,那就不生了,就像我們的身體,有地水火風空識的組合,這些要調和,身體才會健康,地球要活得健康,也是有它的條件,所以我現在在推這個「多元共生、相依共存」,我們要做一個大學,研究怎麼讓地球可以活得很好。
和平是多元共生的智慧
九月上旬,我到了紐約,專程去拜訪設計宗博的RAA展示設計公司(Ralph Appelbaum Associates)老闆Ralph奧若夫先生,他是猶太人,他已經設計了上百個以上的博物館,今年剛好是宗博十五週年,現在我又要請他設計我們緬甸臘戌那個大學的民族文化館。緬甸有一百三十幾個民族,這麼多民族本來就不容易和平,所以我在那裏做和平是很有意義的,再來是國際上把宗博的第二波,連續做好,這是會有一個助力,就是把多元共生的智慧,更細化去落實。所以,我想現在就是把剩餘的一點生命來投入,就做吧!
那Ralph先生很納悶看我,他問我說:這個世界這麼亂,這麼不好,不管你怎麼做,都不會有什麼改變,為什麼你還一直保持這個心?還要做這些愛跟和平的事情?我說,我是因為禪修,禪修讓我有了這份體悟;再來世界愈這樣,才有我們的市場,後面是半開玩笑的話,前面是真心說的話;Ralph先生說:那佛陀也沒有講要我們做這些,我說不是這樣,佛陀有講!祂就是教這個!我們共同利益就是:一個地球!我們一起來愛護它,所以怎麼讓地球能夠活得很好,讓地球的生命能夠循環下去,這是我在現在的工作。
禪,為世間畫龍點睛
總之,我們的使命就是「愛地球、愛和平」;要用什麼方法?就是「慈悲與禪」!這是我們的工具、方法,也就是產品。真心才是互動之道,寧靜才是和平之道。
說起來,禪是一個生命,你怎麼把這個生命開放出來、綻放開來,那就是要坐禪!我是覺得,生命的呈現不是單面向、單調,而是立體的呈現,生命真是滿美的一個呈現!禪,就是為這個世間「畫龍點睛」,不是去改變什麼東西,你說哪裡不對?你找不出來,你說哪裡不好?你找不出來。
我一生的福氣,可能都是持〈大悲咒〉來的。本來我在墳場那裡開始持,到了福隆山裡也持,我閉關天天念〈大悲咒〉,念到這山裡的靈氣隨時會有一些感應跑出來,氣候也會有它的改變,山神地靈也是人來瘋,滿開心的,有祂們愛現的天分,祂們主要目的是說:如果社會好、人心觀念好,這是祂們很快樂的事情,所以我現在持〈大悲咒〉閉關,就是彼此互動,一起把人間裝飾一下,真是「龍天歡喜」。
所以,今年六月底、七月初,我們在緬甸臘戌弄曼的沙彌學院正式開學了,有近200多位沙彌入學,九月我們再度回到紐約聯合國舉行回佛對談,是第十五屆回佛對談,那就以青年為主,互相輝映,也代表傳承,希望能將宗教對話延伸到下一個世代,也作為生命和平大學的宣示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