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禪食運動
2017/7/18
那名廚師洗淨雙手,自淨其意,恭敬的望著他面前的菜料和食材,日日,做菜是廚師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他關照世間的神聖時刻。
這樣的恭敬心意,作成菜,煮成飯,就要進到我們的肚子內,隨著我們的身口意和心靈一起代謝循環,消化,成為我們修行時的養料。這樣講起來,對一個修行人來說,潔淨的食物當然是非常重要的,潔淨的食物來自靜心明白的廚師,也來自一個潔淨的、生生循環的生態。
相傳日本的永平道元法師,曾經相遇阿育王的廚師,諭知料理和食物也是一項重要的修行,從此道元法師專心研究廚藝之道,在當時寫下《典座教訓》。在佛法系統中,一飯一菜皆是般若,一粒米粒從沙礫中掏出,也須嚴守迴向和修行的程序。乾淨的心和手作出乾淨的飲食,每一口水,每一口飯中都是佛意。
在這本書中,道元法師如此寫道:「自手親見。精勤誠心而作。不可一念疏怠緩慢。一事管看。一事不管看。功德海中。一滴也莫讓。善根山上。一塵亦可積歟。」
這段文字,總讓我們聯想到《五燈會元》中的公案,場景轉換到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和鳥巢禪師的對話:白居易問道:「如何是佛法大意?」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遂說:「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禪師嘆息道:「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道元法師和鳥巢禪師所說的「善」和「功德」,又到底在哪裡呢?從心道法師發起的「綠禪食運動」得到一個最簡單的答案,日常生活的善,就是盡量吃乾淨的食物,喝潔淨的水,我們的飲食不至於剝削地球環境,善待自己的身口意,也是一種愛地球的實際表現。在功德海中,千萬不要輕忽了自己的貢獻,一瓢一飲,靜心不變。
有時,從宗博館七樓樊花錦的麵包作坊經過,喜歡麵包師傅潔淨的心和做麵包的專心,喜歡一個禪意的進食空間,喜歡綠禪食,其實就是回到簡單,其實真的這麼簡單。
文/呂政達(本文轉載自有緣人第249期)